欧盟37%关税依然盈利,怕只是“前菜”?
欧盟从7月4日起确认对中国电动车临时加税17.4%至37.6%,至于是否会转为5年的正式关税,欧执委会晚些公布。在做最后的决定之前,7月16日,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措施搞了一场“咨询投票”,结果可能有些超乎欧执委的意料: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,仅12国支持,4国反对,德国、芬兰和瑞典等11国投出弃权票。不过很可惜,这个投票不具有约束力,但投票结果会被纳入欧盟执委会的考量。从这么多国家的弃权,也透露出欧洲内部对加征关税看法出现严重分歧,他们意识到会与中国爆发贸易战的风险。
再过3个月,欧盟执委会就会正式决定,是否对中国制电动车课征正式关税。目前仍有谈判和协商的空间,也算给中国留了活口。但其实我更想说,就算你加了关税,也不能阻挡中国车企抢占欧洲市场份额。
比亚迪就算加17%的关税也有正利润,依然具备竞争力
根据咨询公司艾睿铂(AlixPartners)的报告数据,短期来看,加征关税是会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造成一定影响,但不会停止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的渗透率。到2030年,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将从今年的6%升至12%,当然,会低于去年底预期的15%。
报告里也提到,中国新能源汽车相比欧洲品牌的成本优势最高可达35%,仍有降价空间,可以抵消部分关税带来的冲击。
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优势如果拆开看,主要还是依靠技术和高度的整合带来的成本下降。具体看,最高35%是来自低廉的劳动力成本,而75% 来自汽车价值,其中40%是电池成本、35%是技术价值。